娘動了動嘴唇。
卻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
她怎麼會不懂,隻是事關我,她不願相信。
「娘,我想與謝懷凌和離。」
娘抓住我的手:「他,他可是,嫌棄你了?」
「這也不重要啊,娘。」
我回握住她冰冷的雙手:「謝家,不會要一個有汙點的宗婦。」
20
娘沉默了許久。
還是流著淚點頭。
我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若不是趙蘭若放出這個消息,我並不想以這種損害盧氏清名的方式離開謝懷凌。
我可以不在意名聲,但氏族裡的姐妹在乎,待字閨中的妹妹們更在乎。
娘親帶我去正堂。
謝夫人對我十分不滿,聽聞京中傳聞後,更是氣得臥床不起。
見到娘親,她竟閉目不語。
Advertisement
直到聽完娘的來意,她才終於睜開眼睛,眉目微微舒展。
「盧氏世代清名,卻出了這般女兒。」
她冷冷道:「雖然我們都是開明的人家,但如此不孝不悌之人,我勸夫人還是一根白綾了結,以全盧氏女郎清譽!」
娘本來覺得愧對謝夫人。
哪怕她如此失禮,也並不介意。
但一聽到謝夫人此話,娘幾乎立即變了臉色。
「謝夫人慎言!我盧氏家事無須謝夫人置喙!」
謝夫人冷哼一聲。
「既如此,就快些拿了休書,離去吧!」
「不可!」
兩道聲音同時響起。
是娘親與匆匆趕回的謝懷凌。
娘親道:「怎麼能是休書?」
謝懷凌道:「我不同意和離!」
謝夫人氣得臉色發白:
「你這逆子!如此不貞的女人,怎堪為我謝家婦!?」
謝懷凌想握我的手,被我避開了。
他定定地看我一眼,跪在地上。
「若徽音不堪為謝家婦,那便將我逐出謝氏吧。
「她隻做我的妻。」
謝夫人被氣了個仰倒:
「你!你要氣死我!這盧徽音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叫你為她忤逆雙親!」
謝懷凌垂首。
「孩兒不孝。」
娘的神色緩了緩。
「懷凌,你不要這樣與你母親說話。既然你無意與徽音和離……」
話還未說完。
一道高昂的女聲從門外響起:
「那可由不得他!」
21
趙蘭若被宮女們簇擁著走了進來。
她珠翠羅綺,手持紅色綾錦,盛氣凌人。
「陛下已經下旨,命謝懷凌與盧徽音和離,賜,謝懷凌迎娶清河公主,為駙馬都尉。」
話音落下。
除我之外,其餘諸人相顧失色。
娘下意識握住我的手,臉色發白,眼裡閃過一絲怒意。
謝夫人聽到陛下賜我與謝懷凌和離時,唇角微微上揚,但這細微的笑容很快因為聽到謝懷凌尚主而消失殆盡。
本朝雖然不禁止駙馬入仕。
可趙蘭若性情跋扈,皇後無子失寵,這樣的公主豈是她中意的兒媳?
更遑論坊間早有傳聞,清河公主雖未出降,府中卻養著好幾個面首。
反應最大的,還是謝懷凌。
他死死盯著趙蘭若,眼裡是毫不掩飾的蓬勃恨意。
趙蘭若卻沒有察覺。
她踱步到我身邊,語笑嫣然。
「徽音,你看,我是公主。
「我想要的,唾手可得。」
她一字一頓:「江雪鶴如此,謝懷凌也是如此,你永遠別想跟我爭。」
娘聽見這話,氣得嘴唇發抖。
我安撫地捏了捏娘的手心,瞥一眼謝夫人:「是啊,畢竟公主是謝懷凌的心上人,我與公主同時被擄走時,謝懷凌來救人,可是毫不猶豫救了公主呢。」
說到「擄走」時,我拖長了聲音。
趙蘭若臉色微變:
「我與你怎麼一樣!我不過被擄走了半日!」
話說出口,她才察覺不對。
謝夫人的臉色已經陰沉得如烏雲壓頂。
送走一個不貞的兒媳,又娶一個不貞的兒媳。
謝家,將成為整個盛京的笑柄。
可這與我何幹。
22
娘帶我離開時,謝懷凌跪在她面前,請她容我們道別。
「謝郎君大禮,我承受不起!」
娘冷冷道。
自從知道謝懷凌曾經在叛軍面前將我拋下,娘對他就沒了半分好顏色。
但娘還是把目光投向了我。
我點了點頭。
因為就在這一瞬間,我心頭湧出一個惡毒的想法。
「郎君。」
廊下,隻有我與謝懷凌兩人。
我望著他微笑:「公主拆散了我們,郎君還要與她相敬如賓嗎?」
謝懷凌定定地看著我。
他怎麼會看不透我的心思。
看不出我就是要利用他。
正如趙蘭若昔日利用他來踐踏我的真心。
謝懷凌沉默了許久,最終苦笑了一下。
「徽音,我如你所願。」
「謝郎君,就此別過。」
我提起裙擺,小跑到娘親身邊。
娘親憐愛地牽起我的手,我們並肩邁出謝府的大門。
秋陽灑在我身上,我一步也沒有回頭。
真好,我再不是他的妻了。
23
歸家時,我有些忐忑。
不同於娘親一心隻為我籌謀,父親身為盧氏家主,克己復禮,未必能接受我這般離經叛道的女兒。
步入正堂,父親果然滿臉憂色。
我心中惴惴,斂衽行禮。
父親抬頭看我,面色微緩。
「既然回來了,便在家中好生歇息一段時日。不要怕,一切有為父。待風頭過了,為父再為你籌謀,必不會委屈了你。」
我試探道:「父親的意思是……」
「盧家女郎,即便是再嫁,也配高門。」
父親捋了捋胡須,眼中又浮現憂慮:
「隻是叛軍勢如破竹,如今竟然拿下了懷城,我屢次勸陛下詔各郡守軍入京勤王,都被高太保反駁……如此下去,盛京危矣!」
我心中一動。
即便是我這個閨閣中的女郎,也知道如今的陛下並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暴政之下,混亂與腐敗大行其道,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一路北上,我見到的是與繁華盛京截然不同的瘡痍景象。
那是久居盛京之人,無法想象的悲苦。
臣民迫切地希望迎來新政。
這大約也是起義軍勢如破竹的原因。
我遣散奴僕,低聲道:
「父親,陛下並非仁慈之君……」
「放肆!」
剛起了個話頭,父親便猛地將茶盞砸在我腳邊。
「你怎可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我範陽盧氏,隨太祖皇帝徵戰天下,輔佐歷任天子,嘔心瀝血,至今已有三百年!為父教你的忠君愛國之道,你都忘了嗎!」
我緩緩跪下。
「父親教我忠君愛國,也教我民重君輕!君主暴虐,受苦的還是黎民百姓,我盧氏先祖隨太祖皇帝徵討天下,不也是為推翻前朝暴政,還天下清明嗎?」
父親怒極,抬手,將我的臉打偏了過去。
娘親急忙將我護在身後:「郎君!你怎麼能動手!」
父親怔怔看自己手掌一眼,眼中似有悔意,但仍然嚴辭厲色指著我道:
「你看看她,成了什麼樣子!我若是不管教她,她豈不是要反了天去!我盧家如何有這般不忠不孝之人!」
父親說完,高聲朝外喊道:「來人!」
幾個壯僕應聲而入。
「將女郎關入祠堂,沒有我的吩咐,誰也不許放她出來!」
我閉了閉眼。
其實我早就知道,無論我說什麼,都難以撬動父親心頭名為忠孝的大山。
更不必說我與江雪鶴的事。
父親隻會覺得我瘋了。
我俯身,以額觸地:
「不必了,父親,我並無再醮之心。
「我想去大慈觀修行,請父親準許。」
24
送我去大慈觀的路上,娘親一直在抹淚。
她不明白我為何突然剛烈至此,不肯向父親服軟。
可娘親沒有怪罪我,隻是摸著我的臉道:
「不怕,娘會常來看你的,你若缺什麼,就讓人來同娘說,娘馬上給你送來。你父親那邊,娘替你說和,不想嫁人就不嫁,別說盧家,就是娘的嫁妝養幾個你也綽綽有餘。」
說著,兩行清淚順著娘的臉頰流下,她終於忍不住一把將我抱在懷裡。
「我的兒,娘願今後茹素念佛,換你平安順意!」
我依偎在娘懷裡,隻覺得無比安心:
「能做娘的女兒,就是我最大的福氣。」
觀中生活清苦。
可那是對曾經的我而言。
如今我隻有一種終於走出樊籠的暢快。
好說歹說,娘隻將帶來的八個婢女留下兩個,我不想她們被迫與我一起茹素,便每日趕她們去觀外的食肆用飯。
婢女們走出沉悶的深院,歡快得像一雙鳥兒,嘰嘰喳喳地與我分享外面的事。
謝懷凌終究還是尚了公主。
可大婚前幾日,謝夫人便往他房中塞了兩個通房。
從前謝夫人也有過這樣的舉動。
可人還沒到我面前,就被謝懷凌退了回去。
但這次,謝懷凌收下了。
此舉無疑是打趙蘭若的臉,趙蘭若也不甘示弱,帶著人闖進謝府把那兩個可憐的女子拖了出來,扒光衣服綁在馬後拖行。
謝懷凌並不動怒,將她們送往醫館醫治,同時送謝夫人進了宮。
謝夫人在淑妃宮裡哭了半晌,帶著兩個貌美的宮女回了府,隨之而來的還有淑妃的口諭,斥責趙蘭若身為公主,善妒無狀,不堪為天下女子表率。
趙蘭若乃中宮嫡出,哪裡受過這種委屈,當即沖進淑妃宮中一頓打砸。
婢女們聽來的傳言到此為止。
後半段,是娘親自來告訴我的。
原來淑妃新得了一味丹方,精心煉制成靈丹打算獻給陛下服用。趙蘭若這麼一砸,砸碎了僅此一枚的靈丹。
淑妃委委屈屈地跪在地上,哭訴道:
「公主自來厭惡妾,妾不敢置喙。可這靈丹,有一味藥材,乃是……」
淑妃哽咽不能語。
還是她身邊的宮女看不下去,跪在淑妃身邊死命磕頭,又掀開淑妃的廣袖,露出纏在胳膊上鮮血淋漓的綾絹,陳情道:
「陛下明鑒!此靈丹所需焚香禱祝四十九日之人的血肉,淑妃整整在殿中祈福兩月,才能割肉為陛下煉丹!」
淑妃搖搖欲墜:
「妾割肉算不得什麼,隻是耽誤陛下服用靈丹,該怎麼好……」
陛下勃然大怒。
當即褫奪趙蘭若的公主封號,貶為庶民,又以管教不力為由罰皇後禁足半年,淑妃代掌六宮之權。
趙蘭若雖沒了公主封號,但陛下並未收回賜她與謝懷凌成婚的旨意,所以趙蘭若仍然嫁入了謝府。
可一個本就不得謝夫人喜愛、又失了聖心的新婦,等待她的會是什麼呢?
娘親猶豫許久。
終於開口:「我的兒,上月你要我邀杜夫人來大慈觀上香,可是早就開始謀算?」
杜夫人,就是淑妃的母親。
我借著她,拉淑妃入局。
淑妃想要後位。
我想要趙蘭若自食惡果。
「娘,你可是覺得我狠毒?」
娘搖搖頭,摸著我的頭發。
「娘隻是心疼,我的嬌嬌兒受了多少委屈,才會如此費心謀算。」
25
我在大慈觀的第三月。
婢女從觀外回來,臉上漸漸沒了笑容。
「女郎,聽說叛軍已經拿下元城了。
「元城之後,就是京都,女郎,您說叛軍不會真的攻破盛京吧?」
與婢女滿面愁容不同,我心裡有根塵封已久的弦被輕輕撥動。
江雪鶴——
我幾乎不敢想起這個名字。
隻能一張接一張地,繡著帕子。
如今已經繡了九十八方。
他答應過我,會活著與我重逢。
我也答應過他,要給他繡一百張帕子。
誰都不能食言。
我又拿起針。
這時,婢女輕輕嘆了一聲:「我聽說,盛京裡也餓死人了。」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另一名婢女也露出悲色:「自從叛軍過了江,便開始封城了。糧食運不進來,餘糧的價格水漲船高,又有幾個人買得起呢?更不必說今年還那麼冷。」
我放下針線:「太師府送來的米,還有多少?」
「還有半石。」
婢女答完,微微一驚:「女郎,您不會是想……」
百姓家裡沒有餘糧了。
可京中達官顯貴,哪一家的存糧不夠吃三年?
尤其是叛軍佔據第一座城池時,百姓還沒得到消息,王公貴族們卻早已廣屯糧,幾乎搬空了附近幾座城池的糧倉。
就連太師府與謝家也不例外。
那時的百姓賣糧有多歡欣,如今恐怕就有多懊悔。
如我未曾見過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