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褚時明月》, 本章共3782字, 更新于: 2025-05-12 13:57:43

婆母朝我招手道:「海月,來,我跟你介紹介紹,這是我娘家侄子,大哥家的二小子,褚時,你便隨著定文喚他一聲二表哥吧。」


竟然是褚家人。


 


我其實對褚家知之甚少。


 


隻知褚家乃金陵望族,如今也有族中子弟在朝中任職,不過都不甚起眼。


 


但褚家曾出了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便是前任內閣首輔,褚瞾。


 


不過自從他於三年前致仕,回金陵養老開始,褚家在朝中就愈發低調。


 


再加上現任首輔趙譚的刻意壓制,也愈發看不見褚家人冒頭的跡象。


 


而這位突然出現的褚時表哥,就是褚瞾的嫡幼子。


 


我行了一禮,喚了一聲二表哥後,褚時問:「你袖子裡是什麼?」

Advertisement


 


我倏地一驚,低頭一看,隻見袖中的冊子不知何時,已露出了藍色一角。


 


我忙將手往身後一藏:「沒什麼。」


 


褚時意味深長道:「遼東之戰的將領名冊?」


 


6


 


我驟然抬首,對上他的目光。


 


那日他聽到了?


 


怎麼可能?哥哥行事一向謹慎,怎會出現如此大的疏漏?


 


「集賢樓集天下之名士於一隅,魚龍混雜,是褚家留在京都用來聯絡傳遞的產業,多年蟄伏,不曾顯露於人前。」


 


我倏地一驚。


 


「你兄長陸明生一向行事周密,滴水不漏,尋常人又豈能窺探他一二?隻是我樓中另有玄機。此乃非常時期,還望二少夫人見諒。」


 


我盯著他半晌,直到婆母咳了一聲,才不忿地移開目光。


 


心想天下果然沒有不漏風的牆。


 


這次幸而是褚家人,若是換了旁人,後果不堪設想。


 


以後行事,還需慎之又慎。


 


他又道:「實不相瞞,褚某也曾派人打聽過這份名冊,但兵部如今被把持得密不透風,想要拿出來十分不易,難得二少夫人另闢蹊徑,想到從太子入手。」


 


他看了婆母一眼,又道:「相助之情,籌謀之恩,二少夫人這份心意,褚某記下了。」


 


他這是把自己當成了陳家人,把我剔除在外了?


 


心裡驟然升起一股不滿。


 


我說:「我也不是為了你,你記不記有什麼要緊。」


 


他挑了挑眉。


 


我索性將冊子拿了出來,將自己的推測告知。


 


「這名冊上名字帶『嚴』字的有三個,但隻有其中一個最為可疑。」


 


「遼東兵備使,嚴啟勝。」修長白皙的食指在昏黃的燈光下,如銀白的流星般劃過紙頁,停在了這個名字的下面。


 


我順著指尖看向了它的主人,道:「不錯,此人當初在軍中負責援軍的調度,若是公公當初當真派人回去調集援兵,必定跟此人有所接觸。」


 


褚時道:「但他還有一個身份。」


 


這我自然知道。


 


嚴啟勝乃吏部尚書嚴駐國的嫡子。


 


而當初參陳家最厲害的那道折子,就是嚴駐國親筆所書。


 


按理說,自己兒子牽涉其中,嚴駐國不該下此狠手。


 


但當初那道折子,分明要將陳家置於S地。


 


其中必有因由。


 


而嚴啟勝就是其中關鍵。


 


「嚴啟勝已經被嚴駐國藏了起來,輕易見不得。」褚時道,「即便見到了,無憑無據,也問不出什麼。」


 


他說得對。


 


「所以,我的目的並不是嚴啟勝,」我道,「我的目的,是遼東。」


 


我要親自去一趟遼東。


 


這也是我今夜來找婆母的目的。


 


一切都發生在遼東。


 


在那裡,一定留下了蛛絲馬跡,等待著願意尋找真相的人。


 


婆母本來對我準備前往遼東的事情堅決反對,但褚時的一句話說服了婆母。


 


「你既然能在危難之際選擇與陳家共患難,如今能做出這個決定我亦不覺稀奇,隻是你若當真要去,還需再等一等。」


 


當時我並不知他要我等的是什麼。


 


婆母瞧了他一眼,反而轉過來勸我稍安勿躁。


 


氣氛頗為凝重。


 


我總覺得,會有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會發生。


 


後來我才知道,此番褚時回京述職,竟與跟內閣報備的時間,提前了半個月。


 


而就在這短短半個月內,京中局勢,驟然顛倒。


 


7


 


春暖花開之後,韃靼又有了蠢蠢欲動的跡象。


 


而如今遼東群龍無首,情況已十分危急。


 


急需有人出面,力挽狂瀾。


 


但誰也不願意去接手這個爛攤子,紛紛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推拒。


 


聖上大怒,在早朝時摔了折子,著內閣及兵部三日內拿出合適人選。


 


內閣吵翻了天。


 


兵部也忙成了一團。


 


最後推出了兵部右侍郎趙甚,監察御史王振前往遼東。


 


王振我不怎麼了解。


 


不過兵部右侍郎趙甚我知道,他是現任首輔趙譚族內的子侄。


 


趙首輔此次也算是下了血本。


 


我不知這二人以何種心情,踏上了前往遼東的路。


 


隻知道沒多久就傳來消息。


 


趙甚在剛到遼東邊境時,就遇到韃靼的軍隊偷襲,腦袋被砍下來祭了旗。


 


而王振臨陣脫逃,跑了,至今下落不明。


 


消息傳回,舉朝震驚。


 


聖上震怒,接連處置了二三十位大臣,其中兵部和吏部牽連最甚。


 


這時,又傳來韃靼正在集結周邊部落軍隊,準備大舉進軍邊境的消息。


 


遼東的急報像雪花似的飄來。


 


百官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遼東和京都的距離相距不遠。


 


韃靼若是順利突破遼東防線,預示著京都危矣。


 


聖上於乾清宮召見內閣四位大學士及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狠狠訓斥了一頓,還卸了兵部尚書的職。


 


朝中人人自危,卻束手無策。


 


就在這時,褚時「回京」了。


 


8


 


聖上立馬接見了他。


 


而後不久,遼東這個擔子,就順理成章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我這才知道,原來他就是那位近年來聲名鵲起的封疆大吏,江浙總督兼兵部左侍郎褚時。


 


怪不得我總覺得這個名字耳熟。


 


他因在東南平倭的軍功,聖上讓他補了兵部尚書的缺。


 


又命他兼任蓟遼總督,節制邊遼五鎮軍務。


 


婆母得知後,道:「當年我大哥被迫致仕,褚家被壓制多年,族中子弟在朝中更是小心謹慎,不敢行差踏錯半分。


 


「如今二小子雖然扳回了一局,卻兇險萬分。若不是為了陳家,他本來還能在金陵蟄伏兩年,不用冒險行此激進之法,苦了他了。」


 


褚家的根基在金陵。


 


當年褚閣老褚瞾,在嚴、趙兩家的參劾打壓下,被迫致仕。


 


而趙譚在嚴黨的支持下取而代之。


 


一時間,褚家形式危急。


 


褚時身為褚家嫡幼子,弱冠之年,卻自請南下平倭除盜。


 


實則,是為褚家另尋出路。


 


他在東南沿海汲汲營營三年,迅速成長為一方邊疆大吏,其間艱難,可想而知。


 


而他做的這一切,不過是為了讓搖搖欲墜的褚家,重新站穩腳跟。


 


如今京中嚴黨盤踞,對他來說,並不是回京的好時機。


 


而他不僅選擇這時候回來,還一回來就接手遼東軍務。


 


如此高調地將自己置於人前。


 


表面看似光鮮,實則如烈火烹油。


 


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皆是為了陳家。


 


我不禁對他生出十二分的敬重之情。


 


婆母感嘆:「他自小跟定文投緣,二人都在家中行二,又都是無拘無束、無法無天的性子,打打鬧鬧地長大,後來他南下平倭,一去三年,此番回京,變化頗大啊。」


 


時移世易,如今從這位封疆大吏身上,哪裡還看得到一絲半點的少年心性。


 


遼東之行在即,他來拜別婆母時,問我:「二少夫人,還去遼東嗎?」


 


我起身道:「去。」


 


他盯了我半晌,道:「三日後出發。」


 


我心裡一跳,這才明白,他當時讓我等等。


 


等的,竟然是他。


 


9


 


我們到達遼東的時候,韃靼的大軍已經集結完畢,隨時有可能大舉進軍。


 


褚時忙於布防調兵事宜。


 


而我開始拜訪戰士遺孀。


 


當初那十萬大軍中,有一部分是多年駐守遼東的本地軍人,俗稱北軍。


 


他們有的幾代都定居在遼東。


 


是以,應當有家屬遺留。


 


但是拜訪之後發現,她們有的對魁龍峽之事毫不知情,有的早在事後舉家遷移,不知去向。


 


我愈發覺得事情可疑。


 


已經定居幾代的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竟能消失得像從未出現過一樣。


 


背後定有人暗中推動。


 


之前一路上,為了不引人注目,我都是女扮男裝,騎馬隨軍隊同行。


 


至於夜裡休息的時候,會在褚時的安排下單獨尋一處妥當的地方。


 


到了遼東之後,因為要拜訪遺孀女眷,我才恢復了女裝。


 


這一來一去,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刺客來時,我正在回府的路上。


 


幸而當時距離府門不遠,而褚時派遣跟在我身邊的兩名侍衛也頗為得力。


 


再加上我自己也有幾分三腳貓功夫,硬是拖到了褚時趕來。


 


事後他道:「何不等我收拾完那群蠻子再查?如今我分身乏術,今日要不是恰好在府中,難保來得及趕到救你。」


 


我說:「你不覺得這裡太平靜了嗎?」


 


他神色變幻莫測,片刻後道:「你是故意的?」


 


我不以為然地點頭。


 


他道:「你不要命了?」


 


我說:「如今才開春不久,而十萬大軍埋骨魁龍峽就在年前,S了這麼多人,才過了多久,這裡竟然沒有一個人提起,你就不覺得奇怪?」


 


他負手道:「所以你用自己作餌,引幕後之人出來?」


 


我說:「很有效果不是嗎?隻有讓他們耐不住了,才會露出破綻。我不相信這裡真如一潭S水一般。」


 


自從遇刺之後,我便改變了策略。


 


扮回了男裝,開始走街串巷。?


 


這裡的人好像已經習慣了隨時有戰亂的生活。


 


夜裡依舊歌舞升平,燈紅酒綠。


 


在經過遠香樓時,我停了下來。


 


我找了樓裡的一個姑娘,芸娘。


 


在京都那半個月,褚時忙,我也沒闲著。


 


嚴啟勝身邊雖然被圍得嚴絲合縫,但不代表他這個人本身沒有漏洞。


 


此人有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好色。


 


而公公治軍嚴明,陳家軍中是不允許軍妓存在的。


 


嚴啟勝好色成性,又耐不住寂寞,勢必會找女人紓解。


 


當我意識到這可能會是一個突破口時,便去找了哥哥。


 


他手下有一個小廝名叫不守,與嚴啟勝身邊的一個隨從私下裡相熟。


 


不守將那隨從灌醉了,才從他口裡套出了一句話。


 


「不是我說,我們家公子對女人那是真有一套,不說咱這繁華的京都,就連那黃土漫天的邊遼,也有一個花魁娘子心甘情願地伺候他、等著他呢!你說我們家公子厲不厲害?」


 


而據這些日子的打探,我幾乎可以確定,那位伺候過嚴啟勝的花魁娘子,就是遠香樓的芸娘。


 


但這位芸娘,似乎跟那隨從口中形容的不大一樣。


 


10


 


廂房內,芸娘屈膝行禮:「奴家已等候多時。」


 


她說,在我前些日子走訪將士遺孀的時候,她就已經注意到我。


 


而她一直在等我來找她。


 


原來,她當初與陳家軍中一貞姓副將有情。


 


貞副將本來與她約定,等這次打了勝仗,立下軍功,得了賞銀,就來替她贖身的。


 


就連到時候事情若不成,去找誰幫忙都想好了。


 


誰知芸娘後來被迫去了嚴啟勝的大營伺候。


 


也是因此,當初公公派人回去請援兵支援的時候,她就在嚴啟勝身邊。


 


她說,當初那趕回來報信的軍士十萬火急,可嚴啟勝卻任由那人在帳外跪著,一直無動於衷。

潛力新作

  • 女配隻想回家

    女配隻想回家

    "穿成 Po 文男二的第一任妻子,我現在有點慌。 新婚夜,男二正摟著女主在榻上翻雲覆雨不知天地為何物。 而我這個新娘,藏在床下,努力縮小存在感。 直到我碰到了床下的另一個人。 我和男主對視一眼。 我,沉默了。 他,也沉默了。 Po 文常規操作,堅持不了一晚上的男人都是陽痿,於是乎我和男主聽活春宮聽了一整晚。 第二天,男二下床,撿個東西的時候就看到我和男主一整個男默女淚的狀態。 三個人的沉默。 震耳欲聾。 我和男主自覺地爬出來,逃了出去。"

    仙不留行

    仙不留行

    "焰姝仙子將三萬鈞沸騰金水倒下永州城,隻為凝固座城池送給神尊做禮物。 我是從永州飛升的仙,不顧阻攔,強闖九重天金殿求救。 卻看見仙子在神尊懷中嚶嚶哭泣。 「難道愛你,也是錯嗎?」 神尊沉默許久,斂了怒氣,終究隻是說。 「下回,不許這樣了。」"

    我把老公還給白月光

    我把老公還給白月光

    "我的丈夫傅唯八十歲時與世長辭,壽終正寢。 整理遺物時,我發現他珍藏了一輩子的秘密。"

    阿槿姑娘

    阿槿姑娘

    過年時,我與母親千裡迢迢自揚州去了謝家。 京都人人笑言,我商賈出身,粗鄙無禮,配他謝家郎君實在高攀。 我沒有反駁。 直到宴席上,母親婉言提起我們的婚事,謝南序神情淡漠,嘲弄道:「聽聞商人重利,一萬兩還是入我謝家門,你選。」 所有人都篤定我會選後者。 卻不想,我緩緩開口:「一萬兩。」 一萬兩,都夠我回揚州招贅婿啦。

  • 哪來那麼多巧合

    哪來那麼多巧合

    被校霸逼到牆角,我給網戀對象發了條消息,結果校霸的手 機響了。我當時就想逃。可校霸拎小雞似的把我攔住了。他 笑著湊近我耳邊: 「剛剛是誰發消息說老公親親的?」

    擁抱分你一半

    擁抱分你一半

    "時隔多年再遇康沉,許幸拔腿就想跑。 當年她對康沉愛答不理,如今的康沉她高攀不起。 康沉不動聲色地彎腰:來,給你攀一下。"

    掙了村民一塊錢

    掙了村民一塊錢

    一大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就聽見我爸喊我:「還睡呢,祖墳都快

    真香太子又為愛發瘋了

    真香太子又為愛發瘋了

    我顛沛流離三年,幸而被皇後撿了回去,做了替嫁公主。我 嫁過去,是做太子妃;我的使命,是維護兩國和平。

×
字號
A+A-
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