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怪他,實在是顧浮現下的模樣和她在北境那會兒相差太大,穿了一身京城時下最流行的裙裝不說,頭發也梳成了女子的發式,發間點綴幾支簡單的釵環,臉上還抹了濃淡適中的胭脂。
走近一點,隱約還能聽見有人喚她“顧二姐姐”。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恰好顧浮也看見了林毅,十分惡劣地朝林毅笑了笑。
穿著男裝時給人感覺肆意邪氣的壞笑,突然出現在女裝的顧浮臉上出現,竟顯得格外……惑人。
林毅膝蓋一軟,當著他爹的面摔了個狗吃屎。
林瀚海:“……”
顧浮攬著身邊的穆青瑤,對圍著自己的女孩們說道:“我還要去見皇後娘娘,待會再來找你們。”
已經嫁做人婦的棠五對身邊一位姑娘說道:“你瞧著吧,世子妃要是不提醒她,等她從娘娘那兒回來,定把我們忘得一幹二淨,到時候還得我們去找她。”
眾人哄笑著,放走了顧浮。
等那群女人散去,站起身的林毅才開口問他爹:“剛、剛剛那位是……”
他不敢認那是顧浮,於是帶著渺茫的希望,向林翰海求證,希望能得出一個合理的答案,比如說那是顧浮的妹妹什麼的。
林翰海蹙眉:“你在她手下待了三年,怎麼換身衣服就認不出來了?”
還真是顧浮。
林毅顫抖著雙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你怎麼都不和我說?”
哪怕寫封信告訴我也行啊!!
Advertisement
林翰海淡淡地瞥了自家傻兒子一眼:“如今這天下,除了你們原先隸屬於北境軍的人,還有誰不知道忠順侯是女子?”
林毅:“……”
林毅被刷新認知的同時,顧浮正和穆青瑤一塊,朝皇後的營帳走去。
穆青瑤成婚的時候顧浮不在京城,但因顧浮軍功赫赫,人人都知道安王世子妃的娘家是顧家,那大名鼎鼎的北境軍統帥——忠順侯顧浮是她姐姐。
所以並沒有人敢輕易看低她。
兩人的相處也和曾經一樣:在穆青瑤面前,顧浮想說什麼就能說什麼,可以毫無顧忌地付出信任,也不用怕自己的話太過驚世駭俗,嚇到穆青瑤;而在顧浮面前,穆青瑤也不是那個人人稱贊、進退得當的完美女人,她懶得擺出那副和善的笑顏,說起話來的語氣也是平鋪直敘,淡得仿佛沒有什麼事能輕易牽動她的情緒。
穆青瑤雖然已經嫁人,但掌家的事宜還是安王妃在管,她不過搭把手,因為闲得慌,就自發去書院當起了教書先生。
她順口和顧浮說了些書院裡的日常:
“原先我隻負責教學生畫畫,後來總有教經義和策論的先生來同我換課,對學生說我身子不適把課騰給了她們,弄得我實在沒事幹,便又兼任了數術課,可每個月都有考試,我為了讓學生拿出好成績,隻能和香道課的先生換課,和學生說教香道的先生病了,由我來代課……”
顧浮聽得直笑,也不知是被逗笑的,還是欣喜於書院這三年來的不斷改革,要知道書院最初建立的時候,可沒有每月考試的規矩。
她也不確定這樣的改革是好是壞,但她喜歡這種劍懸頸上的緊迫感。
皇後營帳內,瑞陽長公主也在。
顧浮向皇後行禮,剛起身,瑞陽就走到她面前,向她行禮。顧浮連忙躲開,卻被皇後制止,皇後說:“受著吧,沒什麼受不起的。”
顧浮隻好受下這一禮,並在瑞陽長公主行禮後又回了一禮。
顧浮趕到獵場已是最後一天,所以沒什麼機會大顯身手。
但因陛下旨意,顧浮得以護送聖駕回京。
於是在聖駕抵達京城那天,羲和門城門大開,顧浮身披鎧甲,騎著駿馬走在最前方,領著浩浩蕩蕩的隊伍整整齊齊地進入城門,踏上被稱之為御道的羲和大道。
羲和大道寬四十五丈,是足夠二十幾輛馬車並駕齊驅的寬度,大道兩旁禁軍林立,禁軍往外便是御道排水的溝渠,溝渠對面又是一排武侯佇立,越過武侯才是前來叩拜的百姓。
聖駕華麗威嚴,有百姓忍不住抬頭悄悄地看。
待隊伍走過御道,聖駕入宮,御道兩旁的禁軍武侯盡數散去,有關領軍消息在城內逐漸傳開——
今日護衛聖駕入城的不是禁軍統領,也不是赤堯軍統領,而是忠順侯,他們大庸第一個女將軍,女侯爵。
作者有話要說: 怕被誤會,我提前解釋一下——
顧浮在北境的地位太過特殊(特殊到不需要刻意操控輿論,就能讓所有人捂住耳朵,杜絕一切對她不利的信息,盲目相信她是男子的地步),光靠分割軍權還不足以讓朝臣放心,所以遭朝臣忌憚不得不回京是必然的趨勢。
但不代表她回京之後就會當個相夫教子的女人,她會繼續當官,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操心書院的管理,做天下女子的鑄刀人。
當初詐死,被奪走一切的榮耀都不能阻止她向往自由的靈魂,這次當然也不會。
——
謝謝李哈哈,水月久安,夏天的生日,顧詣四位小天使的地雷!
愛你們=3=
☆、第七十三章
一大早天還沒亮, 有要上朝的人家便點起了屋內和廊下的燈火。
顧家往日隻點大房老爺和大少爺的院子,顧浮回來後,整個大房那叫一個燈火通明。
顧浮畢竟是功臣,所以哪怕朝臣們極力反對, 皇帝還是在朝中給顧浮留了個位置, 開創了女子入朝為官的先河。
朝臣們原先還覺得以顧浮的本事, 在外打打戰就算了, 回到朝中定是領個虛職,每日上完朝就去兵部點卯, 當個擺設。不曾想顧浮回來沒幾天, 就在早朝上和人吵了一架。
爭吵的內容還與東境有關——磊國之後, 東境又有小國與磊國結盟,他們倒也不是想和磊國一樣跟大庸硬碰硬,隻是不想納貢, 但生意還想和大庸繼續做下去。
說白了就是貪心不足。
而他們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底氣, 其實也和他們向大庸提供的貨物有關。
比如這其中的桑國,桑國盛產布料, 他們能提供一種比麻布更加緊密、厚實、耐磨,還防水的布, 是搭建營帳、制作船帆的最佳布料。
又比如林國,他們國內種植一種名為膠樹的樹木, 膠樹的樹汁凝固後會變成具有彈性的固體, 經過加工附著在車輪上能達到防震的效果,還能做成鞋底, 十分耐磨且柔軟,做工也比需要一層一層納的布鞋簡單。
還比如雲國,他們從地底下挖出了“燃墨”, 其形如水,色如墨,味道非常難聞,但可作柴火燃燒,也可替代火.藥,引發爆炸,是軍造司這幾年來的新寵。
這些貨物都具有獨特性,在大庸境內,甚至是其他東境小國裡都找不到相似或者比他們更好的替代品。
可皇帝不打算慣著他們,直接下令東境軍,發動了戰爭。
此舉對大庸自然也有影響,但顯然對那些小國影響更大。
近一年,眼看著北境恢復安寧,和磊國結盟的小國怕大庸騰出手來徹底滅了他們,就想跟大庸議和。
朝中目前分成兩派,一派主戰,認為就這麼放過那些小國,會讓其他小國覺得他們大庸脾氣軟,日後沒事就騷擾一下,看情況不對就議和,長此以往有損國威。
一派主和,認為沒必要打,有損國庫更有損他們的大國氣度。
偏就顧浮別出心裁,提出了新的想法。
這場戰不能繼續打下去,東境不比北境,北境不打不行,不打就會被外族劫掠,不打就要給出大量的金銀糧草去跟外族談和。但東境貿易繁華,其稅收也是國庫的一筆重要收入,戰火一旦蔓延,反而會損害大庸自身的利益。
——這也是為什麼皇帝非常想將這幾國打下收入囊中,卻遲遲不駁回主和派的原因之一。
但也不能就這麼放過那幾個貪心的小國,不僅是為了敲打其他東境國家,也因為那幾個小國所擁有的東西實在是太特殊了,別說皇帝舍不得,顧浮也舍不得。
所以顧浮支持議和,但要讓那幾個小國補上這幾年的朝貢,還得多倍補償大庸這些年來因為他們造成的損失,威脅他們不賠就打,這樣既可以維持東境的安穩,又能震懾其他小國,讓他們清楚,想要和大庸作對,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國庫是否能交得起賠款。
也不知是顧浮的提議真的有問題,還是顧浮的性別讓朝臣們對顧浮帶有偏見,反正結果就是——顧浮同時得罪了兩派人馬。
顧浮也不怵,來一個懟一個,來兩個懟一雙,雖然沒有因為吵贏了架就讓此事敲定,但也讓眾臣明白,和誰吵架也不能和顧浮吵架,反正這個朝堂之上,他們找不出比顧浮還牙尖嘴利的武將。
退朝後,皇帝留下了顧浮與幾位朝臣,又詳細問了顧浮她的想法。
不過這次,顧浮的說法又多加了一層內容,那就是逐漸增加這幾國的朝貢與稅收。
“他們不義在前,我們便是不仁,其他小國也不大可能會因為同情而對他們伸出援手,畢竟這些年來,那些老實納貢的小國生意也因為他們受到了影響。
“一旦他們不堪重負,拒絕繳稅或來朝,大庸就有理由出兵。到那時候,他們已被耗空國庫,打起仗來也不容易殃及其他小國與東境的通商。”
顧浮的話讓幾位大臣側目不已,之後皇帝又問了許多顧浮沒提到的細節,顧浮有內閣做情報庫,知道的自然也不少,皇帝的問題她都能回答上來,甚至還都想好了應對的方案與適合的人選。
最後因為皇帝滿意的態度和暗示,在場幾位大臣從第二天早朝開始,和顧浮站到了同一戰線。
顧啟錚作為顧浮的親爹,因為官階不算特別高,沒少被自己女兒殃及,可他能怎麼辦,親生的女兒也不能說丟就丟了,隻能生生受著。
也因為顧浮,顧啟錚在朝臣之中的地位變得有些詭異。
明明隻是個三品侍郎,在京城也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人家,但往來邀約的幾乎都是些高門大戶,就連安王見了他,也把他當成正兒八經的兒女親家,不曾有絲毫怠慢。
偶爾顧啟錚坐馬車上朝,看見車前騎馬和他一塊上朝的顧浮都會特別感慨:讓侯爵給一個三品侍郎開道,滿朝算下來也就他了。
這天顧浮下朝,正準備先去吃個早飯,結果被等在殿外的瑞陽長公主攔下,說是皇後找她。
顧浮跟著瑞陽去見皇後,走著走著若有所感回了個頭,就見朝臣們自殿內魚貫而出,有一身著青衫的官員,站在原地看著她們……
不,是看著瑞陽。
“他叫柳如宣。”瑞陽的聲音傳來,顧浮回過頭,就看見瑞陽腳步不停目視前方,淡淡道:“出身青州。”
顧浮想了想:“有些耳熟。”
瑞陽笑出聲,提醒顧浮:“可還記得當年的第一屆選麟?”
顧浮想起來了,當年選麟,瑞陽長公主特別沉迷收集畫像,並看好一位青州才子柳如宣,為其一擲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