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逐玉》, 本章共2392字, 更新于: 2024-11-12 17:43:55

  他直接跪在了謝徵跟前:“求侯爺進京後,替賀大人,替盧城戰死的將士們,討一個公道!”


  謝徵半張臉都隱匿在燭火的陰影中,答:“這樁血債,本侯會討的。”


  得了謝徵這句話,何副將想到賀敬元的枉死,忍不住用袖子揩了揩淚。


  謝徵隻說:“將軍節哀。”


  他目光落到覆著白布的屍首上,眼神冰寒徹骨。


  死的不是隨元淮。


  但此後,世間不會再有“隨元淮”這個人。


  十七年前的錦州真相雖撲朔迷離,盧城這樁血案,卻足以徹底扳倒魏黨。


  可真是因為這份證據太過完美,他又清楚隨元淮真正的身份,才愈發懷疑這場血案背後的真相。


  隨元淮同自己一樣跟魏嚴有仇,怎會和魏嚴合作?


  這興許又是一場跟十七年前的錦州慘案如出一轍的血案。


  隻是始作俑者清楚他也對魏嚴恨之入骨,才故意把證據送到他手中,讓他去當砍下魏嚴頭顱的那柄刀!


  謝徵指尖用力,生生捏斷了太師椅一側的木質扶手。


  他此生最容不得的,便是這等拿萬千將士的性命做政鬥砝碼的“計謀”!


  -


  唐培義率領的大軍,戌時才至。

Advertisement


  進城後得知盧城雖守住了,賀敬元卻身死的消息,唐培義一個八尺男兒,直接“嗬”地一聲悲哭出聲,跪在剛設好的靈堂前自責道:“是末將無能,末將對不起大人,負了大人所託!”


  何副將等一幹其他曾在賀敬元手底下做過事的將領們紛紛勸唐培義節哀。


  “唐將軍,莫要自責,此事不怪你,是他魏嚴勾結反賊,其心可誅啊!”何副將悲慟之餘,憤慨出言,將隨元淮那名幕僚招供的事說與眾人。


  沙場出身的武將們最重血性,一聽今日兩輪苦戰死了這麼多弟兄,竟是遭奸人算計,無不痛罵出聲,誓要討伐魏嚴。


  李懷安跟著大軍來了盧城,在一片嘈雜的罵聲裡,他靜靜望著靈堂中央賀敬元的棺木,眼底翻湧著復雜的情緒。


  一切都在朝著扳倒魏嚴的計謀進行,隻是他忽覺心口沉得慌。


  那棺木裡躺著的,是一個好官,也是一個可敬的長者。


  但是他死在了扳倒魏嚴的大計裡。


  他和家族選的這條路,是不是當真錯了?


  一名將軍重重拍上他肩,李懷安側身,隻看到對方悲慟發紅的一雙眼:“李大人,您定要上書與陛下,替賀大人和盧城戰死的將士們討回公道。”


  李懷安看著那雙真摯又沉痛的眼睛,好一會兒才說出“分內之事,本該如此”幾字。


  問心有愧嗎?


  有的。


  隻是他和李家都沒有退路了。


  靈堂外傳來一陣騷亂,那些嘈雜的哭聲和罵聲都小了下去。


  李懷安抬起頭看去,就見謝徵踏著濃厚的夜色從外邊走來,清冷的月光照在他臉上,似鍍了一層森寒的霜。


  他一來,所有人都不自覺禁了聲。


  李懷安隻是下意識看過去,卻正好和謝徵的視線碰上。


  那眼神裡的冷戾讓他後背剎那間生出一股無法言喻的寒意。


  仿佛自己已是野狼眼裡必死的獵物。


  他強自定下心神,皺了皺眉再看去,試圖細究出什麼,謝徵卻早已從他身前走過。


  侍者遞上點燃的香,謝徵接過在賀敬元靈前拜了三拜,插進靈位前的香灰爐裡後,抬眸看了一眼賀敬元的靈位,依舊是不發一言便走了。


  他來得突然,走得也突然,但無人敢置喙什麼。


  哭聲和聲討魏嚴的罵聲被打斷後,一屋子人都是七尺漢子,也沒人再繼續哭哭啼啼,何副將安排了人輪番守靈,讓其餘風塵僕僕趕回來的將軍們下去休息。


  李懷安獨自往暫住處走,回想謝徵同自己對視時的那個眼神,眉頭不自覺鎖起。


  他是不是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行至前方一條小徑,瞧見邊上水榭裡似已等候多時的人,他微微一怔,隨即兩手並攏,於身前一揖道:“侯爺。”


第116章


  夜涼如水,粼粼清波映在水榭的紅漆木柱上。


  亭中人背身負手而立,深色的衣袍似和這濃厚的夜色融為了一體。


  “遞往京城的折子,李大人可想好了怎麼寫?”


  低沉的嗓音自水榭中傳來,裹挾著夜風,添了一分涼意。


  李懷安恭謹道:“自是如實上報與陛下。”


  他乃監軍,作為皇帝放到西北來的眼睛,前線的一切戰事進展,都得第一時間傳消息回京城。


  謝徵負手轉過身,一雙鳳眼冷銳逼人:“李大人作為監軍,當日又在崇州,反賊能夜出崇州城,李大人是不是也難辭其咎?”


  李懷安維持著作揖的姿勢,垂至膝前的廣袖被湖風吹動,依舊是端方君子的模樣。


  他頷首道:“的確是下官失了監查之職,下官會如實上奏陛下,自請責罰。”


  湖邊風大,二人隔著一丈距離對峙,長發和衣袂都被夜風吹動。


  謝徵高出李懷安半頭,因為對方揖禮,幾乎是半俯視眼前之人。


  他久未出言。


  那一身冷厲藏於那張清雋冷毅的面孔之下後,旁人捕捉不到他分毫外露的情緒,也無從揣測他的心思。


  但李懷安感受到的壓迫感卻半點不曾減輕。


  他不由得不動聲色地打量一丈開外的青年人。


  弱冠之年便封侯,說是天之驕子也不為過。


  在崇州之戰前,謝徵從無敗績,也從未收斂過自己的鋒芒,誰都知道他是大胤最鋒利的一把刀。


  可現在,他不再鋒芒畢露了,更似懸崖上經年累月受風吹日曬,卻依舊崢嶸的巖石。


  謝徵問他:“李大人學富五車,想來也聽過《戰城南》?”


  明明自己同眼前之人是平輩,不知何故,李懷安竟有了幾分在祖父跟前才有的緊張之感。


  他竭力壓下心中起伏的情緒,平靜和謝徵對視:“侯爺想說什麼?”


  謝徵道:“本侯想贈李大人《戰城南》中兩句詩詞,‘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語調冷沉,一字一句重重敲在李懷安心頭。


  雖然早有猜測,可親耳聽到這話,李懷安瞳孔還是猛地一縮。


  他果真什麼都知道了!


  負罪感和勘破真相後李家將背負萬世罵名的惶恐在心底相互撕扯,頃刻間就讓他汗湿了背脊。


  謝徵從水榭走出,路過李懷安身側時,腳步微頓:“希望李大人能好生參悟這首《戰城南》。”


  直到他走遠了,李懷安依舊立在原地沒動。


  從祖父決定和皇孫聯手用計扳倒魏嚴,他就知道會死很多人。


  但比起扳倒魏黨,肅清朝堂,在西北這邊陲之地死些兵卒,又算什麼呢?


  歷來變法,哪有不死人的?


  小變其治,當以人為本,法為末。大變其治,則法為本,人為末。①


  要徹底扳倒魏嚴,必須得有一場大的變革,才能讓腐朽敗壞的大胤官場重新煥發生機。


  人既為末了,犧牲便是在所難免的。


  隻是在謝徵說出那句“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後,他卻連辯駁一二,說是為匡扶社稷的勇氣都沒有了。


  從崇州到盧城,他跟著大軍一路走來,知道戰場有多殘酷,屍堆成山,血流漂杵。


  為了扳倒魏嚴,他們又親手設計了一場人間煉獄。

潛力新作

  • 離港

    離港

    我在多年以前被誣陷偷了裴港的一支鋼筆。 後來,他讓我咬著鋼筆羞辱我。 「咬緊,掉一次就再來一次。」 他不信鋼筆不是我偷的。 也不信我沒有欺負過他的妹妹。 他把我困在身邊,日夜折磨。 縱容他的妹妹用巧克力害死我的狗。 任由別人再次誣陷我是小偷…… 他說:「改不掉偷東西的毛病,這雙手就別要了。」 我崩潰問他:「為什麼這樣對我?為什麼啊!」 他說:「因為你不配。」 既然這樣,後來他又為什麼哭著求我留下我們的孩子呢? 「我難道配生下你的孩子嗎?」

    我可不慣著你們

    我可不慣著你們

    作為被奪去了人生的真千金,好像該是 我最可憐才對。

    掛北枝

    掛北枝

    婚禮快要開始了,新郎卻因為前女友的一條朋友圈,招呼都不打就離

    帝星

    帝星

    "南詔公主入宮的那日,我賜了她一碗五毒湯。 陛下勃然大怒,當眾扇了我一耳光,奪了我的鳳印,揚言要廢後。 可這正是我想要的。 重活一世,誰稀罕當皇後,我惦記的是那張龍椅。"

  • 輕風

    輕風

    半路來我家的表妹,搶走了我爸媽和哥哥的偏愛。 說要永遠陪在我身邊的竹馬,最後也喜歡上了她。 盛湉趾高氣揚地告訴我:「我會搶走你的一切。」 笑死,能被綠茶騙走的沒腦子生物,誰在乎?

    清平調

    清平調

    "戰亂時,師父撿了個少女回山。 她身體虛弱,我用山雞熬湯給她補身子,她卻捂著小腹直皺眉。 「姐姐,我自幼不吃葷腥。」 我連夜去後山採了一籃野菜野菌回來。 端上來後,她又嫌棄地幹嘔不止。 「姐姐,我吃天山雪蓮長大,一向不碰這些髒東西。」 我擱下飯菜轉身離開,她餓得不行,拿起筷子勉為其難吃了起來。 傷好以後,姜寧偷了玉镯不辭而別。 沒多久,攝政王突然帶兵圍剿宗門。"

    我畢業好多年

    我畢業好多年

    "徐酒歲是個刺青師,入行五年—— 扎哭過大佬,也扎過剛下第一針就跳起來說自己急著要去徵服星辰大海的文藝青年。"

    皇帝賜我毒酒

    皇帝賜我毒酒

    我把皇帝賜的毒酒喂給了院子裡的雞鴨魚鵝。看著滿院子還在掙扎的

×
字號
A+A-
皮膚